这一路,山高水长

向西

进入你们的应许之地

那里没有洪水和瘟疫

那里是虫的王国

那里的土地无人耕种

——题记

刘遂海《湖广填四川》,油画。图片来自网络

据《荆州以恭系陈氏宗谱》(1735首修,1808二修)记载,自康熙三十三年(1694)发布《招民填川诏》,陈氏先祖经由建始,奉旨入川者近百人,其中巫溪陈氏先祖的入川路径清晰可见:

(1)士荣长子毓瑶:字圣绍,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,三月初四丑时,卒遗,元配周氏,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二月廿一申时,卒于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七亥时,公妣俱葬毛家土地西北住基东,生子二:光元、光贞;继配谭氏,生卒俱遗,葬施南府恩施县北乡神仙洞,东向。生子:光禄。 

(2)士荣次子毓佩:字宗文,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三巳时,卒遗,乾隆四十三年戊戌,月日时遗,配徐氏,生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冬月三十子时,卒遗,公妣俱葬施南府恩施县北乡乍蓝坪(应为榨房坪),南向。生子二:光义、有光;女二:适危、杨。 

(3)士富长子毓奇:字希列,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八月廿四丑时,卒遗,葬施南府建始县,配叶氏,生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二月十八巳时,卒遗,葬四川夔州府大宁县珠砂坪,东向。生子三:光炳、光远、明光。女二。迁蜀。 

(4)士林次子毓俊:字冠千,生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二月初十寅时,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九月廿一亥时,葬文铺路西北李宅前,配邓氏,生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十月十一丑时,卒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九月十七卯时,葬施南府恩施县北乡红春坝东南,清水塘南坡,西向。地主邓维道。与媳李氏同山。生子一:光焕;女三:适朱、余、王。 

(5)毓瑶三子光禄:字受天,生卒遗,葬施南府恩施县乍蓝坪,西南向。配李氏,生卒遗,葬四川夔州府大宁县北乡后窑山,生子三:祖芝、祖德、祖义;女三:适李、龚、肖。往川。 

(6)毓珮长子光义:字遗,生于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廿四卯时,卒遗,葬建始县,配张氏,生卒遗,葬建始县,迁蜀,止。 

(7)毓珮次子有光:字东升,生于乾隆九年甲子,生遗,配孟氏,生卒遗,葬大宁县北乡后窑山,生子三:祖龙、祖凤、祖虎;女一。迁蜀。 

(8)毓琦长子光炳:生卒遗,葬大宁县北乡珠砂坪,配周氏,生卒遗,葬与夫合冢,止。 

(9)毓琦次子光远:字凤占,元配周氏,继配夏氏,公妣生卒俱遗,葬大宁县北乡后窑山,东北向。生子二:祖元、祖贵;女一。迁蜀。 

(10)毓俊子光焕:字辉彰,生于乾隆十一年丙寅九月廿六亥时,配李氏,生于乾隆十二年丁卯十月廿四吉时,卒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四月,日时遗,葬施南府恩施县红春坝东南,清水塘南坡,北向。地主邓维道。与姑同山。生子三:祖兴、祖隆、祖春。 

根据以上史料,可以还原巫溪陈氏先祖的迁徙路线:

公安——建始——恩施——巫溪

步行1500里

大润公世系嘉圣后裔入川路线图。1.公安。2.建始。3.恩施。4.巫溪

巫溪先祖葬于建始的具体位置不可考,恩施的小地名(自南向北:神仙洞、清水塘、红春坝、榨房坪)至今犹存:

这个重要的落脚点,即今恩施市板桥镇大山顶村。板桥——兴隆——奉节,这是施南府入川的西线通道(东线为建始——庙宇——巫山)。由于长江南北山系(北巴山、南巫山)的挤压作用,这一带地质极为破碎,山高谷深,沿途可见沐扶大峡谷、天井地缝、小寨天坑、瞿塘峡等世界级的地质奇观。即使在今天,乘坐汽车沿奉恩公路入川,也是胆战心惊。何况200多年前的蚕丛小道。巫溪先祖扶老携幼,风餐露宿,翻越海拔2000米的清江、长江分水岭,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。 

从族谱世系看,巫溪入川先祖均为大润公世系嘉圣后裔,总人口约30人。其中,最终抵达巫溪朱砂坪的毓字辈先祖,仅有毓奇配偶叶氏1人。途中葬于建始3人:毓奇、光义夫妇(配偶张氏)。葬于恩施大山顶6人:毓瑶继配谭氏、毓佩夫妇(配偶徐氏)、毓俊配偶邓氏、光禄、光焕配偶李氏。以此推论,巫溪先祖在建始仅短暂停留,或为路过;而在恩施大山顶驻扎时间较长,属于二次迁徙。

另据巫溪族叔绍贤提供的碑铭文献(陈公光远原配周氏孺人,1748—1775,祖籍荆州府公安县戴光屯李家庄),可以推定巫溪先祖于1765—1775年间入川。此时正是湖广填四川高峰期(乾隆年间入川约420万),即使恩施大山顶一带的高寒山区,也无荒地可插占耕种。甚至埋葬逝去的亲人,也只能占用先来者的土地(地主邓维道)。在这种情况下,巫溪先祖的唯一选择,是继续前行,寻找安身立命之地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荆州族谱记载近百名陈氏先祖入川,仅有巫溪先祖的时间、地理信息,如此详实而精确,其他多为两个字模糊表述:“入川”、“入蜀”、“往川”、“徒川”、“徙川”。这表明,在编修族谱(二修谱,1808)的过程中,有一位敬业的、熟悉情况的信息提供者。从“与媳李氏同山”、“与姑同山”这样的细节表述来看,其信息提供方式,可能为书信或(回乡者的)口述。从家族史编纂的角度,可以说这位信息提供者的功劳,相当于司马迁笔下的公孙季功、他广。

而在巫溪陈氏先祖中,仅有毓琦次子光远后裔成功认祖归宗,编修支谱。这是因为光远公到周家入赘,其子孙姓周,有一种强烈的丢失祖源的担忧,故而严格遵循荆州陈氏族谱确定的字辈派语,为后来的寻根问祖提供了重要证据。荆州以恭系陈氏唯一确认的入川支系,不姓陈而姓周。这也是中国古代移民、姓氏文化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。

(作者:三峡大学 陈全黎,2022年11月)